电影


在青年导演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中,花园饭店百花厅化身为剧中主角宫洺的生日宴会场地。在极具欧洲宫廷风范的氛围中,顾里(台湾影星郭采洁饰演)和宫洺翩翩起舞,留下了经典的一幕。详情点击

由知名作家路内编剧的电影《纽约纽约》,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青年追寻梦想的故事。主人公路途(台湾影星阮经天饰演)是一位五星级酒店的领班,保留着历史韵味的花园饭店成为了故事的重要背景舞台。详情点击

电视


由萩生田宏治导演,《深夜食堂》原班人马打造,延续其治愈系风格的《午夜计程车》,将故事场景从"食堂"搬到了"计程车"上。午夜的计程车,犹如一座移动的人间剧场,透过一位只在深夜出车的出租司机(南特电影节影帝成泰燊饰演)的眼睛,看穿世间百态,其中的一个故事就取景于花园饭店。详情点击

纪录片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文献专题片《百年饭店》中,有专集《神秘的花园——法国总会》介绍花园饭店的历史,其中邀请了多位见证人娓娓道出许多精彩的往事。详情点击

小说


2015年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所著的《繁花》,以原属法租界的旧卢湾区为舞台,描画出60年代至今的一幅社会画卷。该区域的地标——花园饭店也出现在小说和插图中。

  • 风云•上海滩

  • 聆听•虹口

  • 对话•张爱玲

  • 遇见•邬达克

  • 寻宝•老城厢

  • 漫步•苏河岸

花园饭店(上海)开业至今非常荣幸地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政要。

似一朵静放的玫瑰,散发着迷人的幽香。花园饭店(上海)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怀旧气息,她见证了上海城市的蓬勃巨变,开业至今非常荣幸地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政要。花园镜头摄下的这一幕幕精彩瞬间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美好的回忆。

入住酒店的重要客人

坐落于茂名南路的花园饭店,位于上海市区中心地块,是以高雅繁华而著称的淮海路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饭店北邻延安路高架,出行便利,与南京西路商圈相接;南连淮海中路,与iapm环茂大厦、百盛购物中心、优衣库全球旗舰店等知名百货公司毗邻。

花园饭店作为文化地标,其位置也格外引人注目。原法国俱乐部裙楼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经典,传承着浓郁的欧陆文化氛围。国泰电影院、文化广场是国际电影节、国际剧团演出的会场。优雅而别有韵味的小路,各种主题街铺、书店和咖啡馆,令人流连忘返。

花园饭店的周边还有许多惊喜等待着你去发现哦!

饭店花园全景

周边街景


远眺日景

远眺夜景


淮海路商圈夜景

花园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俱乐部曾一度作为文化俱乐部使用,这个院子也作了当时的足球场和运动场。1959年,院子里修建了散步道,栽种了数木,被改建成了现在的花园。现在花园里的这个圆拱顶的亭子则是模仿原法国俱乐部屋顶上原有的亭子建造的。

楼梯

东面进口大厅通往二楼的楼梯极其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艺术风尚,特别是金属扶手,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像是直接在法国制作的,堪称俱乐部中装饰艺术风格的典范。楼梯转角处的大窗户原本是用彩色玻璃精制而成,为了恢复当初的原貌,在建造花园饭店时曾查找了许多资料和图片,可惜最终未能发现。当初的原貌究竟是怎样?是如大宴会厅穹顶上那样强烈的色调,还是淡淡的素雅之色?它的图案又是怎样的呢?这些也只能存于想象之间了。

2楼前厅

立柱上方的美女浮雕亭亭玉立,姿态优美,是法国古典装饰主义艺术在东方的传播。在“文革”期间,这些浮雕被有心人长期隐藏保护着。到建造花园饭店时,这些被保存完美的浮雕得以重见天日,虽历经岁月风雨,却更显栩栩如生。二楼前厅原来的吊灯是在铁板上冲出图纹再镶上玻璃制成的,灯光是从镶嵌的玻璃中透射而出,这样的灯具在外滩的许多建筑里亦有所见。但由于该灯具的照明很不充分,因此换成从维也纳定制的枝型吊灯。四周立柱及墙上的壁灯看似金属制成,其实竟是涂着金色油漆的木制品,令人感到惊讶。

大宴会厅

大宴会厅过去曾是上海最赫赫有名的舞厅之一。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中间椭圆型、凹陷的舞池部分的地板下设有弹簧,在此轻歌曼舞更觉轻盈翩跹,这是大宴会厅的一大特色;而它的另一大显著之处则是由彩色玻璃镶拼而成,中间为船底造型的天花板。当灯光透过彩色玻璃照射下来,整个宴会厅顿时万紫千红,氤氲缭绕。现在,弹性地板已被妥善保护起来,总有一天,在穹顶丽影的神秘光芒下,在优雅的华尔兹和热情的探戈舞中,舞厅往日迷人的风采定能再次重现。

中小宴会厅

多功能的中小宴会厅基本上照原形保留。1926年,建筑物诞生时,据说这些宴会厅是用拱型墙洞连接在一起的,后来才被分隔开来。在改为文化俱乐部使用时,为体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隽永意味,四周墙上又增加了波浪型的装饰线条,这些线条竟与建筑物的整体风格浑然一体。现在这些长江波浪已几近于中小宴会厅装饰中的点睛之笔,可见建国初期我们艺术工人的深厚艺术功底。

正面阳台

正面阳台给整个建筑的外观打上了美的重点符号。阳台最初便是这样的,但在花园饭店建造以前曾经是封闭式的,栏杆上设有墙和窗户,据说是为了雨天散步而特意改建的。现在还是决定恢复到当初的原形。

风云•上海滩

耀眼辉煌的灯光,掩盖了无数旧上海的浪漫,匆匆奔忙的脚步,踩碎了凌乱泛黄的记忆。而这一次的行走,正是带去你领略往昔的风起云涌和曾经的惊世传奇。
线路亮点:
1)马勒别墅(陕西南路30号)
这座墙面色彩斑斓、细致华丽的斯堪的纳维亚美丽小城堡的建筑是上海滩现存的上千处花园别墅中,最为玲珑精致的一出。建造它的灵感来自于伊利克?马勒的女儿——一个美少女的梦。
2)首席公馆(新乐路82号)
对东正教堂的新乐路上坐落着一幢恢宏大气的白色洋楼,它的前身曾是旧上海青帮教父杜月笙的公馆。这幢别墅始建于1932年,当年春风得意的杜月笙请当时著名的法国设计师拉法尔担纲设计这座洋楼。它的外观在当时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中最为时尚的一个。
3)巴金故居(武康路113号)
掩映在法国梧桐树荫中的武康路113号,是一座独门独院、环境幽雅舒适的花园洋房。“讲真话”的巴金在此居住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的巴金故居如今修旧如旧,完整地保存了一代文学巨匠的生活环境、工作场景。
4)黄兴故居(武康路393号)
沿武康路一路踱去,近泰安路口,伫立着一幢近代公寓建筑,挺拔的线脚、装饰艺术风格的深褐色拼花墙面以及墙面上的浮雕装饰使公寓看上去十分醒目。这里曾经是黄兴的寓所,也是孙中山多次过往之地,人称黄公馆。

聆听•虹口

这里有周恩来领导中央特科的奋斗经历,有日本友人为了正义的抗战事业奋不顾身,有左联为了真理不停的奋笔疾书,有在这里流淌永不消逝的电波。历史或许已经不在,但不灭的印记永恒。
线路亮点
1)鲁迅故居(山阴路132弄9号)
8元的门票,10分钟的讲解,让你了解不一样的故事。翻看鲁迅日记,鲁迅曾在此与苏联女间谍频繁接触。这是为了什么?那就来到参加这条线路吧,在纪念伟大导师鲁迅的同时,来感受那个时代的惊心动魄。
2)李白烈士故居(黄渡路107弄15号)
上世纪50年代的一部经典红色影片《永不消失的电波》,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新中国奋斗。解放战争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将秘密电台架设于黄渡路107弄15号。这里是虹口区较为罕见的荷兰式联排花园别墅。白色恐怖下,那永不消逝的电波述说着英雄的故事。
3)左联遗址(多伦路201弄2号)
三层西式楼房,白线砖墙,看来格外爽目。当年,中国左翼作家们频繁在这里活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诞生,标志着革命文学运动的新阶段。纪念馆所陈列珍贵文献史料、照片、“左联”作家部分作品、手稿以及烈士遗物。
4)多伦路
由鲁迅公园往南不远,有一条弯弯的呈L形的小马路,全长不过550米。这条路上不仅留存着许多具有异国风情的海派建筑,还保存着众多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故居。多伦路是一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路段,被誉为“现代文化重镇”。
5)山阴路
“超级间谍”佐尔格小组中的组要成员尾崎秀实情报工作的起步却是在虹口。尾崎秀实和中西功当时都住在山阴路上,忆往昔峥嵘岁月,重翻当年秘密战线的故事依然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对话•张爱玲

她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她出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她的文学生涯是在上海起步,她的电影创作是在上海发端,她的初恋也是在上海开始和结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成就了她。
线路亮点
1)常德公寓(常德路195号)
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便搬进了爱丁顿公寓,在这里张爱玲完成了两炉《沉香屑》,《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有那部被傅雷称为“我们文坛最美收获之一”的《金锁记》等一系列重要作品。
2)美丽园(延安西路379弄)
张爱玲所爱的人,就住在美丽园,如果能读一下《今生今世》,似乎多了种感觉——这一本书都在“美丽园”里。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恨纠葛,就从这里开始。
3)熊佛西楼
出了美丽园,右手边就是上海戏剧学院,这里原是德国侨民的乡村俱乐部,是张爱玲和胡兰成常来约会的地方。

遇见•邬达克

线路亮点
1)绿房子
1939年邬达克先生为旧上海的“颜料大王”吴同文设计的住所,是当时上海滩第一栋拥有私人电梯的住宅。绿房子建筑整体呈现“船”的造型,也许此时邬达克已经思乡心切,“船”可能就是对家的向往。绿房子之后邬达克就没有在上海设计任何建筑,直到1947年他悄然离开上海。
2)大光明电影院
作为先锋派建筑师的代表作,横竖线交叉构成的外立面,乳黄色曲面外墙、大片玻璃窗及方形玻璃灯柱,犹如一条正在行驶的船。走进大光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独特的成腰果形的平面休息厅,柔和顺畅的转换到观众厅,休息厅中央还布置着灯光喷水池,噱头十足,流畅的曲线装饰了整个戏院。
3)国际饭店
去国际饭店参观一定要走进大堂,去看上海城市测绘的零坐标,还有在一二层之间的夹层历史陈列馆,然后还一定要到隔壁的国际饭店西饼屋去买蝴蝶酥。邬达克建筑作品中质量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个无疑是国际饭店,自1934年落成至1983的称雄半个世纪的“上海之巅”是建筑师邬达克现代派建筑思想和装饰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4)武康大楼
在这个川流不息的五条马路交汇口,坐落着现今的武康大楼, 原来的诺曼底公寓,邬达克再现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因其外形酷似一次大战中法国著名战舰“诺曼底号”而得名。邬达克将这个三角形地块利用得淋漓尽致,瘦长30度锐圆角的公寓大楼如同正在行驶的战舰,气势磅礴。
5)哥伦比亚商圈
漫步在新华路的时候,如果你留心,一定会被那一片充满异国情调的别墅群所吸引。1930年,大批外国侨民涌入上海,为了满足各国侨民的口味,邬达克设计了这条集合了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多种风格的万国弄堂。

寻宝•老城厢

线路亮点
1)上海老街
方滨原来是一条直通黄浦江的河流,在老城厢的发展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时至1999年,当时的人民政府决定,对昔日的庙前大街进行整治,通过“集粹方式加以修复,整新如旧,命名为上海老街。
2)巡道街和天灯弄
巡道街和天灯弄有厚重的历史,这里有过上海最高权力——道台衙门,巡道街也因此而得名。每次政治演变这里都是焦点,是当时人们很向往的地方。那时没有路灯,道台衙门挂了一盏很高的灯笼,人称天灯,弯弯的天灯弄,每段都能看到天灯,被称为天灯弄。天灯弄里有书隐楼,巡道街上有水仙宫和宜稼堂,只是火神庙已无影踪。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可惜的是这些遗址也将消失,所以这里我们还是快去看看吧!
3)九间楼
很多人不知道徐光启的出生地却是在今天的黄浦区。在老城厢乔家路234-246号有一排楼房,墙上有一块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镶刻的“明徐光启故居”的大理石纪念碑,这里就是徐光启诞生和长期生活过的地方。这排住宅原来共有楼房九间,1937年淞沪抗战被日军炸毁两间,但人们仍喜欢称其为“九间楼”。
4)龙门村
龙门村的建筑风貌远远超过新天地的石库门,只是地处老城厢,“养在深闺人不识”。龙门邨即由“龙门书院”得名,虽然中间有跳号,但还是上海最深最长的弄堂。房屋大多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共76幢房屋,其特别之处在于布局异常整齐,建筑形式极为丰富,有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以及中国民居,这在今天的上海也是罕见的,堪称“微缩万国民居群”。
5)文庙路和学前街
走到学前街,墙壁上悬挂着各种饱学之士的照片以及儒家经典的摘录。文庙,又称“孔庙”,是上海市区唯一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古代建筑群,也是老城厢著名的现存名胜古迹之一,已有700多年历史。如今这里是美食和手办爱好者的天堂。
6)梦花街
梦花街,被誉为“一个鲜活存在着的上海旧市井”,能体验到老上海的生活境界。
7)大境阁
今上海老城厢内,有一条东西向的大境路,东起河南南路,西迄人民路,因昔日上海古城墙上有一座大境箭台,后又在大境台建了一座大境关帝庙而得路名。这里也是上海保留的最后一段老城墙。据说雪后登楼远眺银装素裹,被称之为“江皋霁雪”,成为昔日“沪城八景”之一。

漫步•苏河岸

线路亮点
1)圆明园路
“外滩源”,指的是外滩后面的一条小马路——圆明园路,走上圆明园路扑面而来就是清水红砖墙和深色的九龙花岗岩地面。作为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圆明园路现存14幢老洋房,依然保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的式样。
2)前英国驻沪领事馆
地处中山东一路33号的前英国驻沪领事馆,这是外滩源最老的一幢建筑,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它也是外滩源的中心。
3)礼查饭店(浦江饭店)
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这里亮起;同年。西方马戏团在这里首演;1894年,庆贺慈禧太后60寿辰的中国最早的交谊舞会在这里举行:1901年,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1908年,西方有声露天电影在这里放映…这就是礼查饭店曾经的辉煌!隧穿过大堂的时候,可以注意到两边的柱子上挂着几帧老照片:爱因斯坦、罗素、卓别林……都是从前光顾过这家饭店的世界级文化名人。